缺牙後的重建選擇:從傳統假牙到人工植牙
當牙齒被拔除後,傳統的修復方式主要有兩種:固定式牙橋與活動假牙。
固定式牙橋需磨小缺牙兩側的鄰牙作為支柱,再將假牙固定其上。雖然外觀與功能尚可,但健康牙齒必須被磨損,長期可能導致支柱牙承受過多負擔。
若鄰牙條件不足,則需製作活動假牙。活動假牙藉由牙肉支撐並以卡鉤固定於其他牙齒上,容易造成:
- 假牙鬆動或不穩,咀嚼功能下降
- 壓迫牙肉導致疼痛或發炎
- 發音不清與異物感
- 體積過大、外觀不美觀
- 需頻繁取下清洗的不便
人工植牙的概念
事實上,牙齒拔除後多數患者仍保有一定厚度的齒槽骨,可作為植牙的基礎。人工植牙(Dental Implant)即是將一個鈦合金製成的人工牙根,植入齒槽骨中,取代失去的天然牙根,再於其上製作假牙。
這種方式能:
- 提供穩定的支撐,咬合力量接近自然牙
- 牙肉不再直接受壓,不易疼痛
- 無需卡鉤,外觀自然
- 發音清晰、佩戴舒適
因此,植牙被視為一種兼具功能性與美觀性、副作用較低的重建方式。
骨量不足時的處理
若齒槽骨太薄或高度不足,可能需進行:
- 補骨手術:植入骨粉或移植骨塊,增加骨頭厚度與寬度。
- 鼻竇增高術:在上顎後牙區開小孔,輕推鼻竇膜上提後填入骨粉,增加骨高度。
經過數月癒合,使骨頭與植體緊密結合後,才能進入假牙製作階段。
植牙的臨床適應症
- 單顆缺牙:僅需植入一支人工牙根,不必磨損鄰牙。
- 多顆缺牙:以人工牙根取代缺少的支柱牙,製作固定式牙橋。
- 全口無牙:可植入多支人工牙根,如:All on 4/6全口重建,使假牙穩固、耐咬、提升生活品質。
治療流程概述
對於單顆缺牙者,只要缺牙區的骨條件良好,可直接植入人工牙根。經過約 4 至 8 個月 的骨整合期後,再於其上製作假牙。此方式能有效恢復自然的咬合與外觀,是現代牙科重建的主流選擇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