蝦咪!缺牙跟失智症有關係?

  • 2025-04-01
  • 李怡梅 醫師
  • 21

缺牙不只吃東西卡卡!

顧好牙齒,原來是預防「老番癲」的祕密武器?

——阿公阿嬤的牙齒健康,跟腦袋靈光大有關係!



隔壁阿火伯總說:「牙齒掉光就用牙齦磨啦~假牙我戴不習慣!」

結果最近這半年家人發現阿火伯越來越「灰灰」,在家燒水煮飯常忘記關瓦斯;有時候半夜突然起床說要「去工地監工」,但卻一直站在客廳發呆。

阿火伯兒子帶他去醫院檢查,醫師搖頭說:「大腦萎縮比同齡嚴重,已經是輕度認知障礙。要是早點處理缺牙,說不定能延緩」。


醫生說這可能是失智前兆!

原來牙齒和腦袋是生命共同體,國外研究發現,缺牙超過5顆的老人,得失智症的機率多1.8倍


為什麼呢?讓我們繼續看下去:

1. 咀嚼功能與大腦刺激


■ 機制:

咀嚼動作會刺激三叉神經,促進腦部血流 (尤其是海馬體和前額葉皮質),這些區域與記憶和認知功能密切相關。缺牙可能降低咀嚼效率,減少對大腦的生理刺激。

■ 研究支持:

● 動物實驗顯示,長期咀嚼能力受損的小鼠,海馬體神經細胞新生減少,空間記憶能力下降 (Kubo et al., 2017)。

● 人類研究發現,缺牙且未使用假牙的老年人,大腦灰質體積較小,認知衰退風險較高 (Takahashi et al., 2020)。


2. 營養攝取與腦部健康


■ 機制:

缺牙可能導致飲食選擇受限 (如減少攝取堅果、蔬菜等高纖維食物),造成營養不良或抗氧化劑 (如維生素B12、葉酸、Omega-3)攝取不足,這些營養素對神經保護至關重要。

■ 研究支持:

● 日本一項長達5年的追蹤研究指出,缺牙且飲食受限的老年人,失智風險比牙齒健全者高1.3-1.5倍 (Yamamotoet al., 2019)。

● 維生素B12缺乏與高同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證實與認知衰退相關 (Smith & Refsum, 2021)。


3. 慢性發炎與神經退化


■ 機制:

缺牙常伴隨牙周病,牙周致病菌可能釋放促炎細胞因子 (如IL-6、TNF-α),透過血液循環進入腦部,加劇神經發炎和β-類澱粉蛋白沉積。

■ 研究支持:

● 牙周病患者血液中的發炎標記物 (如C反應蛋白)濃度較高,且與阿茲海默症風險上升相關(Ide et al., 2016)。

●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曾檢出牙周致病菌的基因片段(Dominy et al., 2019)。


4. 社會心理因素


■ 機制:

缺牙可能影響外觀和語言表達,導致社交退縮,而社交孤立是失智的已知危險因子。


■ 研究支持:

● 研究指出,缺牙老年人參與社交活動的頻率較低,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更快 (Tsakos et al., 2015)。


醫師暖心提醒 

你知道嗎?及時補牙可以降三成失智風險!下次幫家中長輩剔牙時,順便檢查有沒有下面這些警訊:

⚠️ 牙齒搖搖欲墜

⚠️ 假牙戴久了會痛不敢咬

⚠️ 吃酸辣就牙齦刺痛



定期檢查,守護您的微笑  

牙齒健康不僅影響咀嚼與外觀,更關係到全身健康。許多口腔問題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,但透每半年一次的定期檢查,可以及早發現並預防蛀牙、牙周病等問題,避免小病變成大困擾。

預防勝於治療,讓專業照護您的牙齒,讓微笑持續自信無憂   

標籤 :